作者: 來源: 發表時間: 2025-08-08 22:19
今天下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2025年菏澤市“民生實事”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邀請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食品安全領域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敬請關注。
新聞發布會開始
主持人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食品安全是關乎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的民生大事。今年以來,我市持續強化制度機制、夯實責任體系、開展專項整治、促進社會共治,不斷增強食品安全監管效能,有力有序推動全市食品安全工作。
為讓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工作情況,今天我們邀請到了: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敏女士;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科科長、食品流通安全監督管理科科長、四級調研員荊東風先生;市市場監管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科科長李勇先生,共同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省駐菏新聞機構、市各媒體和新聞網站的記者朋友。
主持人
首先,請王敏局長作總體情況介紹。
王敏
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謝各位出席今天的食品安全新聞發布會,在此,我代表市市場監管局,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市場監管工作的各界人士和新聞界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關系每一位市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來,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守牢安全底線、促進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統籌推進日常監管、專項整治等工作,全市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一、責任體系全面夯實,監管根基更加牢固
食品安全工作,責任是核心。我們始終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構建起“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
一是高位部署壓實黨政責任。堅持高位推動,將食品安全列入黨委、政府重點工作。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食品安全工作,聽取匯報、部署任務;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多次作出批示,每年開展食品安全督導調研,全力推動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落地落實。
二是制度保障強化規范引領。組織制定《菏澤市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調查處置辦法》等制度文件,印發《2025年全市食品重點工作安排》,為系統性推進工作提供支撐。充分發揮市食藥安辦作用,強化組織協調,推動《深化食安菏澤 加快推進食品安全治理現代化先行的意見》落地見效。
三是層層聯動筑牢責任鏈條。食品安全“兩個責任”持續走深走實,全市各級共9448名黨政領導干部包保80916家食品生產經營主體,今年以來,累計開展包保督導87328家次,督導發現并處置問題15825條,形成“以上率下、層層落實”的工作格局。
二、專項整治成效顯著,市場環境持續凈化
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持“靶向治療、精準施策”。一是農村市場“清源凈流”。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行動,累計檢查生產經營主體4018戶次,取締無證經營主體2戶,規范建設農村食品經營店128家;編制印發《食品安全三字經》《識別辨假順口溜》等宣傳材料2.3萬份,開展覆蓋涉農鎮街的專題培訓28場。同時,開展生鮮肉夜查10次,出動執法人員560人次,檢測肉類樣品1056批次,移交公安機關案件1起。二是重點品類“嚴管嚴控”。圍繞肉制品、凍品、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劑等重點風險品類,開展全鏈條排查整治。堅持開門搞整治,向社會發布公開征集違法犯罪線索的公告,廣泛收集線索,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聯合公安、農業農村部門開展全鏈條肉類產品違法犯罪整治行動,全市市場監管系統累計排查食品生產經營主體7431家次,發現問題580家次,發現問題727個,督促整改問題隱患721個,收到群眾舉報290起,查實22起。對全市冷庫開展“穿透式”檢查,嚴防病死肉、走私肉流入市場。排查食用植物油生產經營者3297家,立案查處7家。三是餐飲質量“全域提升”。以“點線面”結合推動餐飲行業提質升級,建成12條餐飲示范街區,單縣老東關、鄆城格福里、佳和城等街區成為網紅直播打卡地。全域推進“清潔廚房”規范建設,全市1209家學校(幼兒園)食堂、22家中央廚房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和中型以上餐飲單位“清潔廚房”建成率100%。開展網絡餐飲“凈網”行動,整治“無堂食外賣”聚集區17個,開展網絡訂餐“雙十”檢查(訂單量前十和差評前十),檢查美團、餓了么等平臺3次,推進網絡餐飲線上線下同標同質。建設菏澤餐飲實景培訓基地,累計培訓餐飲從業人員700余人。食品攤點規范治理穩步推進,對12處小攤點集中區域進行實地調研,為推進食品攤點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奠定基礎。四是校園食安“精準守護”。聯合市教體局,督促學校食堂、校外集體用餐單位利用假期“一校一策”規范提升。目前,全市22家校外集體用餐單位全部通過HACCP或ISO22000體系認證。開展食品異物、鼠患、餐飲具消毒等專項整治,全市中小學食堂和集中供餐單位的鼠患等病媒生物防制設備設施和餐飲具清洗消毒設備設施配備率均達100%,校園食品安全防線更加牢固。
三、社會共治格局形成,安全氛圍日益濃厚
食品安全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我們通過“開門搞監管”,讓群眾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凝聚共治共享的強大合力。
一是“專項抽檢”貼近民生。開展“你點我檢”活動16次,圍繞群眾關心的品種完成抽檢1225批次,發放調查問卷11543份,邀請10398名市民參與,滿意度100%。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抽檢”1201批次等專項抽檢,對抽檢發現的不合格食品,全部依法查處并公示。
二是知情人報告系統高效運行。完成全國食品安全內部知情人報告系統調試并投入試運行,拓寬了食品安全問題線索收集渠道,實現了問題的快速響應和處置,進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社會監督體系,試運行期間接收線索56條,核查處置率達100%。
三是創新活動激發活力。成功舉辦菏澤市首屆家常大鍋菜廚藝比賽,30余家餐飲單位參賽,以賽促學提升技能。高質量完成“惠享菏澤 2025”消費季活動,以“食安山東?相約菏澤”為主題,組織30家食品企業展示特色產品,助推消費市場回暖。
食品安全工作沒有“休止符”,只有“進行時”。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四個最嚴”要求貫穿全過程。我們將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健全完善“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責任體系,推動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社會共治的工作格局;持續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整治,聚焦農村市場、校園食堂、網絡餐飲等群眾關切的熱點,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風險的底線;加快智慧監管賦能,拓展“互聯網+明廚亮灶”“山東食鏈”等平臺應用,提升監管精準性和效能;強化宣傳引導,暢通群眾參與渠道,營造“人人關心食品安全、人人參與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以實際行動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為建設幸福菏澤提供堅實保障。
最后,再次感謝各位媒體朋友的關注和支持。
主持人
省廣播電視臺記者
當前,網絡餐飲、網上訂餐已成常態,在給群眾日常生活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一些食品安全問題也開始出現。針對網絡餐飲食品安全,請問,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是如何加強監管的?謝謝。
李勇
感謝您的提問。為貫徹落實《山東省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部署要求,切實解決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突出問題,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市局自2025年5月起至2025年12月開展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
一、嚴把入網準入關口,夯實基礎數據。組織各縣區局對美團、餓了嗎、京東三大網絡餐飲平臺入網餐飲商戶數據與行政許可備案管理系統數據進行全面比對核查,重點核查入網餐飲商戶登記許可證信息、門店信息、取餐地址信息,確保信息真實、準確、可追溯。先后完成1036條數據比對,修改、注銷平臺數據265條。
二、規范“無堂食外賣”業態,實施精準治理。在全市范圍內對“無堂食外賣”經營聚集區進行了拉網式排查,建立17條無堂食外賣聚集區管理臺賬,實行“一區一策”,制定差異化整改提升措施,開展“無堂食外賣”規范化提升試點,探索可復制推廣的監管模式。
三、強化線上線下監督檢查,壓實各方責任。督促美團、餓了么、京東、三大平臺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加強對入網外賣經營者的日常管理,履行抽查監測義務。截至目前,三大平臺累計開展線上檢查商戶3276家次,線下實地檢查商戶1965家次。結合網絡訂餐銷量和差評量“前十”活動,組織縣區局開展監督檢查,截至目前共檢查外賣經營者1137家,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32份,下線違規外賣經營者209家,立案查處違法案件51件。督促整改平臺公示圖片、視頻信息不實等問題96家。
四是引導公眾參與,推進共治共享。推動入網連鎖餐飲企業實行門店“互聯網+明廚亮灶”。推廣“食安哨兵”制度,聘請100名外賣騎手擔任食品安全監督員,發揮其“流動探頭”作用,延伸監管觸角。
這個問題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主持人
感謝李科長的解答,請繼續提問。
市廣播電視臺記者
我們關注到,國務院食安辦、公安部、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開展了嚴厲打擊肉類產品違法犯罪專項整治行動。請問,我市在落實相關要求,保障群眾“舌尖上的肉制品安全”方面,具體開展了哪些工作呢?謝謝。
荊東風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在全鏈條防控肉制品安全風險、保障群眾“舌尖上的肉制品安全”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暢通線索征集渠道,多方參與群防群治。通過大眾網、齊魯網、市場監管公眾號等多個平臺發布《關于公開征集肉類產品、食用植物油違法犯罪線索的通告》,公布公安、農業農村、市場監管、海關等部門投訴舉報電話,相繼發布整治進展、科普知識、消費提示等信息130余條,受理相關投訴舉報351件,經核查屬實48件,正在依法辦理。
二是全域一體推進,排查整治風險隱患。制定專項行動方案,成立領導小組,明確整治重點、措施要求及責任分工。市、縣、所三級市場監管力量累計排查生產經營主體10203家(次),督促整改隱患957個,組織監督抽檢(風險監測)792批次,行政立案44起,查獲涉案物品2.97噸,涉案貨值9.4萬元,罰沒金額合計49.9萬元。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刑事犯罪案件3起。
三是堅持分類施策,嚴防風險外溢。針對相關輿情反映的食品安全風險,組織對肉類、酒類等高風險食品開展專項檢查,將“制假售假”“非法委托生產”“標簽虛假標注”等作為重中之重,深挖細查違法線索。針對速凍調理肉制品生產聚集的特點,重點指導鄆城縣強化區域治理,檢查肉類產品生產企業61家、小作坊22家,立案查處8家,取締無證小作坊4家,移交公安機關1家。針對速凍食品生產企業、農貿市場、餐飲服務單位等重點對象,市局分別開展飛行檢查、夜查等突擊行動,發現問題主體6家,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3份,警告處罰3起。
四是凝聚部門合力,提升整治效能。市食藥安辦牽頭,抽調公安、市場監管、農業農村等部門骨干組成5個聯合檢查組,聚焦畜禽養殖、屠宰、無害化處理及食品生產經營相關單位,共檢查35家,發現問題41個,均通報至相關縣區和部門,實現條線跟蹤、閉環整改。
這個問題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主持人
齊魯晚報記者
農村市場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重點領域,能否介紹一下,我市在破解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難題、保障農村群眾“舌尖安全”方面,都有哪些實招硬招?謝謝。
荊東風
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我們始終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將守護農村食品安全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重點民生工程,擺在突出位置,出實招、用硬招,全力筑牢農村食品安全防線。
一是突出重點整治對象。以農村集貿市場、小作坊、小商店、小攤點、小餐館以及食品批發商等為重點對象,以方便食品、休閑食品、酒水、調味品、奶及奶制品、肉及肉制品等為重點品類,累計檢查各類農村食品經營主體(包括食品銷售者、餐飲服務提供者、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批發商等)12190余家(次)。
二是有效管控源頭風險。對全市382家農村食品批發商進行了全面摸排,逐一建立并動態更新信息臺賬(包括主體信息、經營品類、供貨范圍、倉儲地址等),將其全部納入重點監管名錄,實施“一戶一檔”管理,努力實現源頭可溯、去向可查、風險可控。
三是充分發揮監督抽檢的技術支撐和風險預警作用。針對以往問題多發、消費者投訴舉報集中、安全風險較高的食品品種(如調味品、食用油、糕點、散裝食品等)以及特定區域,組織開展靶向性監督抽檢1576批次,其中不合格食品為46批次(不合格發現率為2.9%),按照“立即報告、立即下架、立即控制、立即溯源、立即查處”的工作要求,迅速啟動核查處置程序。
四是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對監督檢查、抽檢監測、投訴舉報等渠道發現的農村假冒偽劣食品違法行為,集中優勢執法力量,深挖案源線索,重點打擊制售“三無”食品(無生產廠家、無生產日期、無生產許可)、“山寨”食品、商標侵權食品、過期食品、劣質食品以及非法添加食品等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全市累計立案查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相關案件173起,罰沒金額50余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強化風險研判、部門協作、執法檢查和問題整改,切實解決民生關切,確保專項行動取得扎實成效。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主持人
感謝荊科長的解答。今天的記者提問環節就進行到這里,再次感謝各位發布人對有關情況的介紹和對記者提問的解答,感謝記者朋友的積極參與。“舌尖上的安全”一頭連著廣大生產經營者,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餐桌。我市堅持多措并舉、共治共享,不斷提升食品安全綜合治理效能。在此,也請各媒體持續關注,并深入挖掘其中的好做法、好經驗,讓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工作,并積極參與食品安全治理,共同筑牢食品安全防護網。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圖片攝影:石新瑩)